严格地说,“中石器时代”的概念是不能成立的。因为“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标志,“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标志,就石器制作工艺而言,并没有介于打制和磨制两者之间或两者之外的其他方法,所以“中石器”的概念并没有其所可依附的基础。就理论言,磨制石器产生之时,即是新石器时代之始。但实际上“中石器时代”这一概念现在却得到了比较普遍的应用,人们将它指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阶段。
中国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除新疆、福建两地外,各地都有发现。其中年代较晚的是河南安陽小南海洞穴遗址和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碳14测定的年代数据下限,小南海为:公元前8740年±500年(半衰期为5570年,未经树轮校正,下同),公元前10760年±215年;山顶洞为:公元前8520年±360年,公元前16390年±410年。两个遗址的前一个数据一般认为偏晚,而且小南海那个数据是骨、木炭混合标本,精确度受到怀疑,经常被引用的是后面那一对数据,即公元前10760年和公元前16390年。中国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遍及全国各个角落,其中年代最早的是河南新郑裴李冈遗址,碳14测定的最早年代为公元前7090年±100年(广西甑皮岩遗址有与陶器共出标本,年代为公元前9000年)。这两者之间,起码在中原地区,有将近3000年的文化缺环,即使按小南海偏晚的碳14数据,其间也有近1700年的缺断。
而这种年代缺断,表现在物质文化方面,正是中石器时代遗迹和遗物的至今难以发现。
为什么会有这种中石器时代的缺断?解释有两种:一是中石器时代遗址是客观存在的,只是还没有被发现而已。为支持这种说法,人们认为,旧石器时代动辄以万年甚至十万年为计算单位,现在所缺的不过是数千年,这不必感到奇怪。而且由渔猎或游牧向定居农业的过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遗留给后人的物质文化遗存有可能随着定居及定居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被现代人发现的频率也逐渐增大,反之则是减少。何况中原地区也已经有一些零星的发现或许有可能被认为是中石器时代的,如北京东胡林骨骼已部分石化了的墓葬(可惜没有碳14测定的年代数据)。另一种解释是中原地区确实没有中石器时代遗存。由于第四纪冰期,全新世以前,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寒冷,人类的生产活动只能是渔猎和游牧(相应的生产工具为旧石器、细石器),而农业的发展(定居、新石器及陶器)要到全新世气候开始转暖以后。而且气候转暖先自低纬度地区开始,农业的发生可能首先在低纬度的华南地区,然后农业活动逐渐由南向北发展,直到遍布于整个华北以至全部中国大陆(台湾等岛屿上也有新石器时代遗存)。这就是中原地区中石器时代文化缺断的解释。广西甑皮岩公元前9000年的碳14数据可以作为这种说法的一个佐证。
上面两种解释孰是孰非,一时还难下定论。前面一种说法似乎只能解释年代上的缺环,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却是整个中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缺断;后面的解释也有不足之处,即华南地区至今也没有有说服力的中石器时代遗存的发现。中国中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到底有没有?如果说没有,那么现知的早期新石器遗存的出现就显得相当突然,只有用新的“外来说”(西来说或南来说)来解释了。而这种解释是很软弱的,因为我们同样没有发现可以说明这种迁徙或“传播”过程的痕迹。如果说有,那么在哪里?田野考古工作和研究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广度和深度,为什么至今还没有被发现?我们期待着田野考古工作者经过他们的辛勤劳动去逐渐揭开这个谜。
(王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