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 »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全文在线阅读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论祈祷和冥想

关灯直达底部

你试图专注于你不感兴趣的东西,你的念头不断地生起、增加、干扰,所以你耗费精力去驱除、避开、推开它们。

问: 祈祷中所表达的渴望不是通向上帝的途径吗?

克: 首先,我们要查看一下这个提问中所包含的问题,其中涉及了祈祷、专注和冥想。那么,我们所说的祈祷是指什么?首先,在祈祷中,你向你称为上帝、真相的存在提出了请求。作为一个个体,你向你称之为上帝的对象在要求、请求、乞求、寻求指导。所以,你所做的是一种寻求回报、寻求满足的方式。你有麻烦了,国家的或个人的麻烦,你祈求指导;或者你很困惑,于是祈求清明,向你称为上帝的存在寻求帮助。这个举动表明,那个上帝,不管是怎样的上帝——我们暂时不讨论这一点——会厘清你我制造的困惑。说到底,是我们造成了困惑、痛苦、混乱、骇人的暴政、爱的缺失,而我们期望我们所谓的上帝来清理干净。换句话说,我们指望别人来清除我们的困惑、痛苦、悲伤和冲突,我们请求别人为我们带来光明和快乐。

那么,当你祈祷,当你祈求、请求什么时,通常就会实现。你要,就会得到。但你得到的并不会创造秩序,因为你得到的并没有带来清明和领悟。它只是满足了你,但并没有让你领悟。因为,当你要求时,你得到的只是你自我投射的东西。真相和上帝怎么能满足你特定的需求?那不可测度、不可言说之物会关心你琐碎的忧虑、痛苦和困惑吗?那都是我们自己一手造成的。因此是什么作出了回应?显然,那不可测度之物不可能回应可测之物、琐碎之物、渺小之物。那么,是什么作出了回应?祈祷的那一刻,我们相当安静,处于接纳的状态中。于是,我们自身的潜意识形成了暂时的清明。你想要什么,你内心渴求,在渴求、恭顺地祈求的那一刻,你处于全然接纳的状态,你的意识、你活跃的头脑相对静止下来,所以潜意识作出了投射,于是你就得到了回应。显然那不是来自真相、来自不可测度之物的回应——那是你自己的潜意识在回应。所以,我们不要弄混了,不要以为你的祈祷得到了回应——就是与真相产生了联结。真相必须走向你,而不是你走向它。

这个祈祷的问题,还涉及另一个因素。我们所谓的来自内在的声音的回应。如我所说,头脑在祈求、请求之时,它是相对静止的;如果你听到了内在的声音,那是你自己的声音投射到了你相对静止的头脑上。再说一次,怎么可能会是真相之声?一个困惑、无知、渴望、求取的头脑,怎么可能领悟真相?只有当头脑绝对安静时,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国家或他人,都不求取、不渴望、不期待、不要求时,它才能接收到真相。当头脑绝对安静时,当欲望止息,只有那时,真相才会出现。一个要求、请求、祈求、渴求方向的人,他会找到他在寻求的,但那不会是真理。他所接收到的回应,是他自己头脑的潜意识层面在意识层面的自我投射。那个安静、微弱、引领他的声音并不是真实的,那是潜意识的回应。

这个祈祷的问题还涉及专注。大多数人的专注,是一个排斥的过程。专注是通过努力、强制、引导和模仿达到的,所以专注是一个排斥的过程。我对所谓的冥想感兴趣,但我念头纷飞,所以我就把思想集中在一个图像、一个形象或一个信念上,排除所有其他的想法。这个专注的过程,即排斥的过程,被认为是冥想的方法。你就是那么做的,不是吗?你坐下来冥想的时候,就把思想集中在一个词、一个形象或一个图像上,但头脑却走神了。总是不断地被其他的观念、想法和情绪所干扰,你试图驱散它们,你花时间与你的念头搏斗。这个过程,你称之为冥想。也就是说,你试图专注于你不感兴趣的东西,你的念头不断地生起、增加、干扰,所以你耗费精力去驱除、避开、推开它们。如果你能专注于你所选择的念头、某个特定的事物,你就以为自己终于冥想成功了。显然,那并非冥想,对吗?冥想不是一个排斥的过程——排斥就是避开、防御渗入的念头。祈祷并非冥想,排斥性的专注也不是冥想。

什么是冥想?专注不是冥想,因为你有兴趣时,要专注于某物就相对简单。一个在谋划战争和屠杀的将军,是非常专注的。一心赚钱的商人是非常专注的——他甚至可能冷酷无情,收起一切其他的感情,全身心专注在他想要的东西上。一个人,不管对什么东西感兴趣,自然就会专注。那样的专注并不是冥想,只是一种排斥。

那么,什么是冥想?显然,冥想是领悟——心灵的冥想是领悟。如果你排斥,怎么可能有领悟?如果你在祈求,怎么可能有领悟?领悟之中,有平静,有自由;正是你所领悟的东西,带给了你自由。只是专注或祈祷不会带来领悟。领悟就是冥想的基础,是它的根本。你不需要接受我对此的说辞,但如果你非常仔细、深入地审视祈祷和专注,就会发现它们都无法带来领悟。它们只会造成固执、僵化和幻觉。然而,有所领悟的冥想,带来的却是自由、清明与合一。

那么,我们所谓的领悟是指什么?领悟,意味着赋予所有的事物以恰如其分的意义和价值。无知就是错看了事物的价值,愚蠢的本质就是对事物的价值缺乏正确的了解。只有当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时,才会产生领悟。我们要怎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呢——财物的价值、关系的价值、观念的价值?要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你必须了解思考者,不是吗?如果我不了解思考者,即我自己,我所选择的就毫无意义。也就是说,如果我不了解我自己,那么我的行为、我的思想就毫无根基。因此,自我认识——而不是那些你从书籍、权威、大师那里获得的知识,就是冥想的开端。知识是通过自我探究即自我觉察而形成的。冥想是自我认识的开始,没有自我认识,就没有冥想。如果我不了解我的思考方式、感觉方式,如果我不了解我的动机、欲望、需要,不了解我所追求的行为模式,即一些观念——如果我不认识自己,就没有思考的基础;思考者只是请求、祈祷或排斥,却没有了解他自己,就必然落入困惑和幻觉。

冥想的开端就是自我认识,就是觉察思考和感觉的每一个活动,了解意识的所有层面,不只是表层,还有隐藏的层面,深层的隐秘活动。要了解深层的隐秘活动,隐秘的动机、反应、念头和感受,头脑的意识层面就必须安静下来;也就是说,为了接收潜意识的投射,意识头脑必须静止。表层的意识头脑被它的日常活动所占据,被谋生、欺骗他人、剥削他人、逃避问题等所占据——生活所有的日常活动。那个表层的头脑必须了解它自身活动的正确意义,并因此让自己安静下来。只是控制、强迫、规训,头脑是无法安静的。只有当它领悟了自身的活动,通过观察,通过觉察,通过看到自身的无情,看自己怎样与仆人、妻子、女儿、母亲等人讲话,安静、平和才能产生。当表层的意识头脑这样充分地觉察自身的所有活动,通过那份领悟,它就自动平静下来,而不会被欲望的强迫或控制所麻痹。然后,它就会处于一种接收潜意识的暗示和提醒的状态,头脑有很多很多隐秘的层面——种族的本能、深埋的记忆、隐秘的追求、尚未愈合的深度创伤。只有当这一切将它们自己投射出来并获得了解时,只有当整体的意识被任何一个伤口或任何一段记忆揭开全貌时,它才处于拥抱永恒的状态中。

冥想就是认识自我,没有认识自我,就没有冥想。如果你没有时刻觉察你自己所有的反应,如果你没有充分意识和觉察你的日常活动,而是把自己关在房子里,在你的古鲁、大师的画像前静坐冥想,那就是逃避。因为没有自我认识,就没有正确的思考,没有正确的思考,不管你的意图多么高贵,你所做的都毫无意义。因此,没有自我认识,祈祷毫无意义。但是,如果有了自我认识,就有了正确的思考以及正确的行动。有了正确的行动,就不会有困惑,因此无须祈求别人来引领你解脱。一个充分觉察的人,就是一个在冥想的人;他不祈祷,因为他一无所求。通过祈祷,通过控制,通过重复以及类似的种种,你会得到某种寂静,但那不过是种迟钝,使头脑和心灵退化到倦怠的状态,那是在麻痹头脑;而排斥,即你们所谓的专注,不会带你到达真相——没有排斥能做到。带来领悟的,是对自我的认识,如果有正确的意图,觉察并没有那么难。如果你对发现自我的整个过程感兴趣——不只是表层的那部分,而是你整个存在的全部过程——这样就会相对简单。如果你真的很想了解自己,就会检视你的心灵和头脑,了解它们的全部内容。如果有了解的意图,你就能了解。然后,你就能追踪思想和感觉的每个活动,不谴责也不辩护。通过追踪生起的每个念头、每种感受,宁静就会产生,那不是强迫和控制的结果,而是因为没有了问题和矛盾。就像一泓池水,每一个无风的夜晚,它就静了下来。当头脑寂然不动,那不可测度之物就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