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变态心理学 » 变态心理学全文在线阅读

《变态心理学》6.3.2 心理学观点

关灯直达底部

在认识到生物学的作用之前,医生和研究者就在寻求对心境障碍的心理学解释。旧的心理学理论正在随时间而发展,一些新的因素,如丧失,正在被确认是不是影响因素。最新研究在否定或支持着某些早期理论。尽管如此,这些理论反映了我们对抑郁的观点变化,并为提出研究的新问题和设计新的干预手段提供了基础。

1.心理动力学理论

弗洛伊德将抑郁定义为“转向内部的愤怒”(Freud,1917)。他认为当真实或想象的某个对象丧失后,愤怒就会产生。在弗洛伊德的术语中,“对象”可以是引起一个人情绪体验的任何东西(例如,某个人、自我的某方面、动物)。这种丧失可能是真实的,例如朋友去世,或完全是无意识(在患者意识水平之下)的。无意识的丧失可能是幼年时某方面的丧失而个体却意识不到。在《悲伤和忧郁》(Mourning and Melancholia;Freud,1917)中,弗洛伊德区分了这两个术语。弗洛伊德认为忧郁(该情况与严重抑郁相似)是一种“深刻痛苦的沮丧、对外部世界的兴趣中断、失去了爱的能力、对所有活动的压制、自我关注感降低到表达自责甚至自我辱骂的程度,对惩罚的极度妄想性期待”。为了说明“愤怒转向内部”,弗洛伊德认为忧郁通常表现为高度的自我指责——通常这些都不是真实的或正当的。这些指责会错误地指向自我;弗洛伊德认为这些指责实际上是指向某位患者爱着的人的。弗洛伊德关注我们在外界世界的关系的内部表征。他强调个体在现实世界中的丧失导致内部的丧失,并将此体验为精神创伤或对自尊的伤害。

心理动力学理论者认为抑郁和躁狂有着复杂的内部联系。他们将轻度躁狂和躁狂视为对无法忍受的抑郁的防御,夸张的自尊和自大保护个体避免面对潜在的与低自尊或自我厌恶有关的痛苦想法。

尽管弗洛伊德学派的观点是丰富多彩和有趣的,使用无意识过程去解释精神障碍意味着该理论不能被科学检验。然而,临床经验和研究支持了丧失(和其他应激性生活事件)会导致抑郁这一假设。改良后的心理动力学理论更加关注现实世界人际关系和丧失对抑郁的作用,而更少关注无法证实的无意识过程(Horner,1974)。

2.依恋理论

根据动物研究的结果,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检验了母婴依恋关系的破坏是如何导致抑郁和焦虑的。根据鲍尔比的观点,依恋对于生存是有进化意义的,可使母亲对幼仔进行保护以避开捕食者。鲍尔比推测幼儿与母亲的分离表现有三个阶段:①抗议;②失望、痛苦和丧失;③分离或拒绝对母亲的情感。有人扩展了鲍尔比的观点,突出强调了早期依恋如何对后来生活功能产生影响,以及依恋的破坏如何导致人们在抑郁、焦虑和成年期依恋问题上的脆弱(Ainsworth,1982)。

3.行为理论

查理斯是个鳏夫。他的妻子去世后,他决定去离他家两个街区的一个医院做志愿者以打发时间。他的志愿者工作十分忙碌,他的工作和对患者的服务得到医院多次奖励。由于资金压力迫使这家医院关门了。查理斯不再感受到开车的乐趣,在他家附近也没有公共交通。现在查理斯没有任何途径去打发时间,没有机会去体验被需要的感觉,也没有人赞美他的工作。很快,查理斯也不再穿衣打扮了,他告诉在其他城市住的孩子们,再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让他离开自己的房子了。

行为理论(e.g.,Skinner,1953)认为抑郁起因于对健康行为的强化撤销(社会环境方面)。强化的变化可能是由于不同数量和类型的强化物减少和/或因社交技巧的缺乏而没有能力获得强化(Lewinsohn,1974)。例如,詹妮一直很害羞但她有一群好朋友,但是为了她心目中的一项好工作她不得不离开她们横跨全国到一个新城市。突然这里没有谁可以让她感觉足够亲近到可以一起去吃晚餐或分享她的想法(可利用的社会强化物减少),她严重的害羞阻止她结识新朋友(由于缺乏社交技能而不能获得强化)。虽然她可以跟老朋友们打电话,但是她们不能陪她一起喝酒或逛商场购物。在新环境中生活得越久,她越发变得悲伤。她的新同事看她是不爱笑的安静的人,他们不愿意接近她。

如丧失社会支持或社会强化这样的环境因素,在抑郁的发病和维持上是重要的因素。

4.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应用对实验动物的观察来理解人类抑郁的理论。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是在研究无法避免的电击对逃避学习的影响时偶然发展出该理论的(Kenyon,1994—2007;Seligman,1975)。他的实验范式是把狗关在笼子里,将电击(无条件刺激——UCS)与一个条件刺激(CS,本例中使用的是灯光)结对。条件反射形成之后,狗被放入一个箱子里,在这里它们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跳过一个很低的隔栏而逃避电击(见图6-5)。惊奇的是,大部分狗不能学会逃避电击的方法。当灯光变暗的时候,它们仍旧坐在那里接受它们很容易就能避免的电击。塞利格曼推测之前无法避免的电击经历影响了狗在有可能逃避电击的新环境下学习逃避的能力。然而,也有大约1/3的狗学会了逃避,这表明发展出习得性无助的可能性对每个个体而言可能是不同的。

图 6-5 习得性无助将一只曾经待在一个无法逃离的情境的狗放进一个有逃离痛苦电击可能的情境中时,由于先前的学习,大多数狗不会尝试跳过一个非常小的隔栏以逃避电击。资料来源:Lilienfeld et al.,(2009)Psychology:From Inquiry to Understanding,Allyn&Bacon.Copyright©2009.Reprinted by permis-sion of Pearson Education.

习得性无助指的是外部无法控制的环境(例如,反复虐待、学业或工作失败、人际关系不良)和可推测的内部无法控制的环境(例如,普遍的情绪低落、死亡观念)都是无法逃避的刺激,这种刺激能够导致烦躁(悲伤或情绪低落)和严重抑郁。人们发展或不发展出习得性无助可能是基于个体是否将情境看作不可逃避的(Abramson et al.,1978,2002)。如果将这种状况归咎于个体的、普遍的和永久性的内部原因(例如,我失业了,因为我很愚蠢并且我总是这么愚蠢),那么其结果就是无法避免的无助、无望以及抑郁。相反,当用外部的和暂时的解释来看待负性事件时(例如,我失业了,因为我的老板很愚蠢,下一个工作我一定要找一个更聪明的老板),无助和抑郁是可以避免的。

将动物中的习得性无助与人类的严重抑郁相比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模型,该模型可以解释抑郁的一些特征为何会在一些人身上产生。对于严重抑郁不可能只有一个影响因素,但是习得性无助可能是其中一个。另外,因为我们不能知道动物的想法,因此我们的动物模型只能是一个局部模型。尽管如此,这些模型也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类患严重抑郁障碍的特定症状。

5.认知理论

认知治疗之父阿伦·贝克(Aaron Beck)认为想法引起情绪和行为,负性想法能引起抑郁情绪和行为。该理论认为生命早期就可以发展出负性认知图式(negative cognitive schemas,负性思维模式),并会变成个体自我概念的一部分(Beck,1967;Sher,2005)。负性图式可以通过所存在的“自动想法”来确认。自动想法(automatic thoughts)是功能失调的想法,它代表有关自我的信念并会成为一种习惯化的思维模式:“我是失败的”,“我没有意志力”和“我的爱情没有好运气”。自动思维倾向于极端和适得其反,并能产生负性情绪。这些想法未经检验,固定不变并导致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例如,你若认为你会失败,那么你就一定会失败)。贝克假设抑郁个体会体验一个负性认知三联单(negative cognitive triad),即有关自我、世界和未来的负性想法。他描述了一系列的错误思维,这些思维维持了三联单中的负性想法(见图6-6)。

图 6-6 常见的错误思维

小节回顾:

·心理动力学理论关注“愤怒转向内部”的概念以及在抑郁的病因中丧失的作用。

·行为理论关注强化的缺失;抑郁来自强化(通常是指社会环境中令人愉快的一面)的撤销,这种强化支持我们对健康行为的参与。

·习得性无助理论关注将不可控的环境视为无法逃避的刺激,它会导致烦躁和严重抑郁。

·认知理论关注负性认知三联单,即关于自我、世界和未来的负性想法。

应用题 玛丽在大学一年级结束时开始感到抑郁。刚入大学的时候她的膝盖受伤了,之后一直在大学女子足球队坐冷板凳。在生物学考试中得了C之后,她开始怀疑她是否有能力考入医学院,那可是她的长期目标。春天时,她爸爸突然心脏病突发去世。你如何看待这一系列事件对玛丽抑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