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心理学 » 财富心理学全文在线阅读

《财富心理学》4.多次博弈,才能成就财富传奇

关灯直达底部

博弈论中引入了两个不同的博弈概念:“一次性博弈”和“多次性博弈”。对于一次性博弈来讲,其追求的是眼前的最大利益,而多次性博弈则是希望通过长期的规划、合作营造一个长久的利益环境。这两种博弈方式,在不同的情况下各有用处。

在乘坐火车出行时,经常有乘务员出售快餐。这些快餐质量低下,但是价格不菲。这是因为列车上的餐饮业没有“回头客”的概念,所以他们通过这种低质高价的手段让自己的商品产生最大的利润,这就叫做一次性博弈。反观街头的饭店,它们往往通过合理的价格、优质的服务、可口的食品来吸引更多的顾客二次甚至多次登门,这就是“多次性博弈”。

对此,人们常常会谴责火车快餐的经营者缺乏商业道德,但如果客观地想一想,哪一个生意人不希望自己的商品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呢?街头餐厅的经营者具有商业道德是因为他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换来更多的长久利益。但对火车快餐来讲,“回头客”是不存在的,所以,他们就用“一次性博弈”的手段为自己赚取最大收益。对于商人来讲,“利益”是永远的关键词。古人有云,“商人重利轻别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不同条件下,商人会用不同的经营策略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由此可见,一次性博弈和多次性博弈的应用环境是不同的,如果忽视了这个环境而盲目应用博弈手段的话,那么就会让自己丧失更多利益。

对于商业活动来讲,主要的盈利方式就是买家与卖家平等的合作,一次性博弈和多次性的根本差别也在于合作方式的不同。不同的环境可以造就不同的合作方式,不同的心理和情绪也可以造就不同的合作方式。

以股市为例,股民和投资对象就是一种合作的方式。他们通过股票将彼此的利益得失联系在一起。在股市中,有些股民喜欢长期持有,有些股民则倾向于短线投资。这两种投资方式就可以说是两种博弈方式的不同表现形式,同时也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投资心理。

长期投资反映了投资者对投资对象的信任,对自己眼光的自信;短期投资则反映了投资者具有强烈的投机心理,对于投资对象也不够信任。

多次博弈是信任合作对象的结果,希望通过长期的利益关系使双方得到最大收益。一次性博弈则体现了对投资对象和能否产生长期受益的怀疑,有了这种怀疑,必然不会做长期的打算,只顾去实现眼下利益的最大化。

由此可见,信任作为合作的一个核心心理,决定了合作双方的合作手段。而博弈论中也将信任作为影响博弈方式的主要原因。

心理学家认为,诚信是人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适度满足之后出现的一种较高层次的需求,因此,人们为了追求诚信,有时可以放弃一部分物质利益。然而,社会学家却不这样认为,他们的理论是:趋利避害是人的生物性本能,任何可以产生利益的因素都是人在社会活动中考虑的第一要素。诚信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只不过是人们在追求长久利益时的一种手段,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这种心理会由利益趋向上升到普遍道德高度。持此论者颇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博弈论。

其实,在商业活动中,诚信往往产生于长久的合作关系中。那些只求利益、不求诚信的商业手段之所以会产生,其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做的是一次性交易,即所谓的一次性博弈。由此可见,要想使诚信成为博弈者的主动选择,关键是要把一次性博弈转化为多次性博弈。

在商业博弈中,一次性博弈与多次性博弈作为两种对立的商业手段,也有互相转变的可能。除特殊情况下(例如在火车中),人们为了追求长久的利益,都会试图将一次性博弈转化为多次性博弈。因为只有在多次性博弈中取得胜利,才会成为商业中的佼佼者,拥有自己所期望的财富。可以说任何一次性的博弈,都不可能成就商业与财富上的传奇。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执着地热衷于一次性博弈,因为一次性博弈从单次收益来讲更为丰厚。然而,这是一种极不明智的商业策略,因为一次性博弈的反复使用,会让自己的信誉度严重受损,直接掐断了自己长久利益的来源。这样,自然无法积累起巨额财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商业活动中,多次性博弈就是这个源头的活水,只有贯彻多次性博弈的商业策略,才能使自己的事业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如此一来,自己也会获得源源不断的财富,从而成就财富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