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无法忍受恐惧、战胜怯意,这便是恐吓得以奏效的心理基础。适当地恐吓多用于在较量的开端处,这样可以为自己建立心理优势,从而顺利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与人较量,先要学会提高自己的胆量,灭敌人威风。当你灭了对手的威风,那么,离战胜对手也就不远了。
廉范是赵国名将廉颇的后裔,做过云中太守。当时,匈奴大规模入侵,廉范就率领部队,前往边境抵御匈奴。
匈奴人多势盛,廉范的兵力弱小。正巧日落西山,廉范命令战士们每人将两根火炬交叉捆在一起,点燃其中的三个头,另一头拿在手中,分散在营地和营地周围列队,顿时火点如同满天的繁星,很是壮观。匈奴军队远远望见汉军营地扩大,火烛甚多,以为来了许多援军,大为惊恐。
廉范对部下说:“现在我们的谋略是乘黑夜用火去突袭匈奴,使他们不了解我们究竟有多少人,这样他们肯定会吓得魂飞胆丧,我们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歼灭。”
清晨,敌人将要撤退的时候,廉范命令部队早起吃了饭,然后直奔匈奴营地,正赶上天刮起大风。廉范命令十几人拿着战鼓埋伏在匈奴营房后面,同他们约定,一见大火燃烧,要一边击鼓,一边呼叫。其他人都拿着兵器和弓箭,埋伏在敌营大门的两边。廉范于是顺风放火,前后埋伏的人击鼓的击鼓,呐喊的呐喊。匈奴军队来不及防备,乱作一团,慌乱之中自相践踏,死亡上千。廉范又领军趁势追杀,杀敌数百名,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从此以后,匈奴再也不敢侵犯云中了。
恐吓的前提之一便是样子要装得像模像样,只有对方产生了怯意,才能将对方唬住。一个胆小自卑的人无法使用恐吓招儿,弄不好还会害了自己。以小充大,以弱充强说到底是勇气的较量,意志的搏斗。
很多人一听说要与强敌对阵,内心大都会产生恐慌,或者想临阵脱逃。其实,这种做法等于自甘失败。如果你能先发制人,就可减轻这种心理压力。一旦先声夺人取得成功,占据了心理优势,对方便有可能产生恐慌或失意,恐吓便可大功告成。接下来就是把握住主动权的问题了。
战国时代,各国争雄,互相侵扰,为了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一大批善于辞令的谋臣辩士便应运而生。
一天,秦王派人去告诉安陵君:秦国愿意用土地500里来换安陵。安陵君说:“承蒙大王照顾,用大的换小的,真是好极了。不过,我们的土地是祖先传下来的,我不敢调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为了说服秦王,安陵君派唐睢出使秦国。
唐睢来到秦国,拜见秦王。秦王十分傲慢地对唐睢说:“我用500里的地方来换安陵,安陵君却拒绝我,这是什么道理?况且,秦国已经灭掉韩国、魏国,安陵君只有小的地方却偏偏存在,是因为他是个谨慎的人,我没有把他放在心上的缘故。如今我用十倍的土地来扩大安陵君的地盘,他却违抗我,这不是轻视我吗?”
唐睢说:“不,不是这样。安陵君从祖上继承的土地要永远保住它,即使拿1000里土地也不敢调换,何况500里呢?”
秦王听了甚为恼怒,说:“你可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唐睢说:“我没有听说过。”
秦王说:“天子一发怒,会使百万尸首横地,鲜血流淌千里。”
唐睢说:“大王可曾听过布衣之士发怒吗?”
秦王说:“布衣之士发怒起来,也不过是扔掉帽子,空手赤脚,用脑袋撞地罢了!”
唐睢说:“这是平常人的发怒,不是士人发怒。从前,专诸替公子光行刺吴王僚的时候,彗星冲击月亮;聂政为严仲子杀韩傀的时候,白虹穿过太阳;刺客要离刺吴王僚的儿子庆忌的时候,苍鹰在宫殿上扑击。这三位都是布衣之士,他们的满腔怒气还未迸发,上天就降示预兆。现在加上我,将要变成四个人了。如果布衣之士非要发怒不可,倒在地上的尸体虽只两具,流血不过五步,可是天下的人都要穿上丧服。现在是时候了!”说完,拔出宝剑,跃起身来。
秦王吓得变了脸色,耸身长跪,向唐睢道歉,说:“先生请坐。我明白了,韩、魏两国所以灭亡,而安陵只有50里还能存在,就因为有先生你在啊!”
秦王用500里换安陵君的领地,显然是个政治阴谋:安陵君如果同意交换,500里地很显然不能到手,从而失去了祖传的“根据地”;如果不同意交换,则背上了轻视秦国的罪名,也会被吞并。安陵君岌岌可危。然而先秦时代,“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唐睢胸有成竹,以布衣之怒相对,辨析常人之怒与士人之怒的不同并连举三例之后,用“倒在地上的尸体虽只两具”对“百万尸首横地”,用“流血不过五步”对“鲜血流淌千里”,结果是士人之怒会使天下人都要穿丧服,同时拔剑跃身,宣称“是时候了!”吓得秦王连连道歉,放弃了侵吞安陵的计划。没有唐睢的针锋相对,安陵君怎么能自保呢?
俗语说:“先下手为强。”在人际交往中,虽说不是刀枪相见,但存在一种心理优势由谁取得的问题。有的人处于有利地位,认为只要自己提出要求,别人的东西就会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对这种人你要从实力上见真章自然不行,应该意识到,他能威胁到你靠的是实力,而你也一定可以找到可以威胁到他的软肋。以硬气的态度发出威胁,就可能达到挫其锐气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