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美国哈佛大学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人员让水平相当的甲、乙两支队伍进行棒球比赛,比赛一共进行三天。
第一天两队的成绩相当。比赛结束后,教练走过去对甲队说:“你们很棒,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继续加油!”
而对乙队队员,教练却开始训斥:“怎么打得这么差,平时我教你们的全忘了吗?”
面对不同态度的教练员,甲队队员得到了很大鼓舞,随后的比赛中他们越打越好,而乙队队员感到非常不耐烦,越打越糟糕。
三天后,甲队的每个队员都和教练关系不错,而乙队没有一个人对教练表示好感。
很明显,甲队最终赢得了比赛。
这个实验向人们传达了这样一个心理规律:对自己喜欢或亲近的人提出的事情和要求,人们接受起来会更容易,一般不会产生排斥感。后来,人们把这个道理扩展到人际交往中,心理学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想得到人们的欢迎,或者支持同意你的观点或行为,仅仅提出良好的建议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人们喜欢你。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互悦机制”,也叫做“对等吸引率”,通俗地说就是“两情相悦”。在人际交往中,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心理规律。
世界上著名的推销人,也是最了不起的卖车人乔·吉拉德成功的秘诀就是让顾客喜欢他。为了博得顾客的喜欢,他会去做一些在别人看来非常微不足道的事情。比如,每一个节日他都会给他的1.3万名顾客每人送去一张问候的卡片,卡片的内容会伴随着节日的变化而变化,且在他所寄出的每张卡片的封面上还会写着永远不变的同一句话:“我喜欢你。”用吉拉德的话来说,“我寄出卡片的最终目的,只是想告诉人们我喜欢他们。”
吉拉德正是借助这种方式,平均每一个工作日都会卖掉五辆车,使自己每年的收入都超过20万美元,创下连续12年销售第一名的纪录,他还因此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卖车人”。
许多人在内心深处都有“被喜欢心理”,在人际关系中,如果你能够对别人表示出仰慕,那么别人对你也会有同样的举动,如果你能够首先做到喜欢别人,那么别人还会不喜欢你吗?互惠原理说,你的行为会让他人孕育同样的行为,你的友善会让他人孕育同样的友善,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你喜欢他人,他人才能喜欢你。聪明的人常能设法满足他人的这种心理,让身边的人接纳自己、喜欢自己。
一天早晨,小薇身着一身新衣来到办公室,看到同事吴姐问:“看看,吴姐,我这身衣服怎么样?”
吴姐立马回应道:“不错,不错,一定很贵吧。”
小薇得意地说:“花了我800块钱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一会儿,小薇对面新来的同事小江来到办公室,小薇随口问:“看看,我买的新衣服。”小江审视了半天,慎重地说道:“小薇姐,你这衣服款式太老了。”
“花了我800块钱呢。”小薇想从价格上反驳小江。
“800块?我表姐就是卖衣服的,她店里就有这款衣服,标价300块。”
小江的话,让小薇难受了一上午。
吴姐要比小江聪明多了,对于小薇的这身衣服,她也看出不足来了,但就是没说。所以,在办公室,吴姐最有人缘。
通过互悦机制的心理学效应,人们可以看出这样的道理:人与人相处,就得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得到别人的喜欢,那个人也喜欢自己时,人们会对那个人的喜欢更多一些。例如,对于某个学生而言,如果他发现自己喜欢一位老师,而老师也恰好喜欢自己,他会越来越觉得老师可亲可敬,从而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知识。
既然喜欢别人在人际关系中如此重要,那么该如何让别人感受到你喜欢他呢?可以直接说“我喜欢你”,但这不是最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是在你的言辞中,对对方的某方面优点表现出称赞、敬佩,但赞美要真诚,不要夸夸其谈,否则会给人以讽刺之感。平时还要多关心对方,因为这也是“我喜欢你”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