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自己在想什么 » 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自己在想什么全文在线阅读

《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自己在想什么》要提高创造力:换个人称代词

关灯直达底部

By Less Dilettante

经验说:创造力是一门内功,需要多年的修炼才能得到提高,速效提高创造力的秘方?这个真没有!
实验说:将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增加和问题的心理距离,或者可以换个角度思考。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人才贵在哪里?有创造力!怎样提高创造力?方法很多,但这么简单易行、科学靠谱的估计你以前没听说过。请听好:解决问题时,先想想别人。没错,增加心理距离可以增加我们的创造力。

地球人都知道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而人才最重要的是有创造力。于是各种公司招聘动不动就来个创造力大测试。

“井盖为什么是圆的?”

“中国有多少辆汽车?”

“一个囚犯被关在一座高塔里。他在里面找到了一条绳子,但这条绳子只有塔高的一半。他把绳子分成两部分,并成功地逃走了。请问他是怎么做到的?”

这到底是要怎样?这些问题跟工作有什么关系?创造力,你长得什么样?

镇定镇定,上有政策,下就该有对策,且问,有没有提高创造力的速效配方呢?

提高创造力的速效秘方

这个真的有!而且很简单,甚至简单到只需换个人称代词。纽约大学管理与组织学教授埃文·伯尔曼(Evan Polman)和康奈尔大学组织行为学博士生凯尔·埃米赫(Kyle J.Emich)发现:换个人称代词就能显著提高创造力。

他们做了四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第一个实验里,参与者需要画外星人,一组参与者被告知他们画的外星人会用于别人所写的故事,另一组则被告知外星人会被用于他们接下来自己要写的故事。结果显示,前一组的创造力显著比后者高,画出来的外星人更“诡异”。

是为了难为别人,参与者才这么做的吗?实验设计者于是又展开了第二个实验。这次参与者被分为三组,任务是想出五种生日礼物。不同的是,一组给自己,另外两组分别为亲近的他人(生日与参与者在同一月份)和生疏的他人(生日与参与者在不同月份)。结果发现三组的创造力依次递增。

生日会不会限制思路?于是,第三个实验又在第二个实验的基础上控制了被试掌握的关于亲近他人与生疏他人的信息量。信息量对结果并没有影响。

最有趣的是第四个实验,用到了前文中提到的第三题(囚犯如何用绳子逃跑)。一半参与者想象自己被关在塔里,另一半则想象别人在塔里。后者答对这个问题的概率要显著高于前者(答案是把绳子分成两股)。

无独有偶,印第安纳大学心理学博士莉莉·嘉(Lile Jia)及其同事也发现了一种类似的方法。他们给参与者做了一个语言技能测试(其实就是让参与者例举交通工具,不限时),但一组参与者被告知该测验是印第安纳大学与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里斯联合分校的学生开发的(距离近),另一组则被告知测验是由在希腊留学的学生(距离远)开发的。结果,后一组在测试中表现更好。

心理距离是关键

这两个实验,一个变化人称代词,一个改变地理距离,其实都是在调节心理距离。为什么调节心理距离能够改变人的创造力?这可以用“解释水平理论”(construal level therory,CLT)来解释。这一理论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已被大量研究所支持。解释水平理论认为,不同的心理距离决定了人们对认知客体的解释水平,处于高解释水平时人们看问题更核心,而处于低解释水平时人们看问题会受到更多偶然、次要、情景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其决策和判断。

解释水平理论最早从关注时间距离开始,慢慢扩展成一个心理距离的统一理论。它解释了很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如计划谬误(planning fallacy)——人们在计划未来时,往往为未来安排过多的事物,设定过于理想化的目标,而实际实施时却很难完成计划。总之,心理距离远了,人们就能以更抽象的角度看问题,受到更少的思维禁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