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出国自助旅行指南:穷游锦囊 » 出国自助旅行指南:穷游锦囊全文在线阅读

《出国自助旅行指南:穷游锦囊》CAUTION 2 旅行健康 HEALTH

关灯直达底部

乘飞机时如何减轻耳痛

在长途飞行中预防下肢血栓

水土不服怎么办

如何倒时差

旅途中如何防晒

如何防止晕车

如何避免高原反应

旅途中需要带哪些常用药

狗咬伤后的处理

轻度烫伤后的救治

潜水时被水母蜇伤怎么办

预防蚂蟥叮咬

境外的医疗求助

出国前要打哪些疫苗

旅行的美好要有健康来保障。但旅行中的健康可不只是注意饮食卫生那么简单:各种咬人和烦人的小生物,超过10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倒时差的烦恼,晕车的痛苦,防晒不仅仅是女生的考虑……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呢?

乘飞机时如何减轻耳痛

由于飞行高度和气压的变化,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会造成耳朵内外压力不平衡,引起耳痛。

缓解耳痛的方法有很多:进行吞咽、咀嚼、打呵欠、用嘴呼气都可以,所以飞机上给你发零食其实是为了帮助你咀嚼哦!带着婴儿出行的爸爸妈妈,可以在飞机降落时给宝宝喂奶或让宝宝吮吸奶嘴,能起到鼓励他们吞咽、预防耳痛的作用。

耳痛通常在着陆后很快就自行消失,但如果几天后还感觉耳痛,听力没有恢复,就需要看医生了。

在长途飞行中预防下肢血栓

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有时容易导致下肢血栓。预防的主要方法就是多活动。如果乘坐经济舱,可以尽量选择靠近过道的座位,这样你就可以很方便地经常伸伸腿、动动脚;如果“不幸”坐在了最里边或者中间不方便活动的位置,也可以换上舒适的拖鞋和袜子,让双脚更舒服一些。

水土不服怎么办

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你可能会遭遇便秘、长痘痘这类问题,通常这是由睡眠不足、内分泌失调导致的。如果是消化类的“不服”,比如上吐下泻,一方面可能是吃到了不干净的食物(如各种路边摊小吃),另一方面可能是到一个新地方后,体内菌群失衡。一般来说,这些症状休息一两天就会自然消失,但是如果症状严重还是要找医生的哦。

如何倒时差

出境旅行,转换时差往往难以避免。向东飞的乘客,其症状可能比向西飞的乘客更严重。因为对于多数人,提前上床睡觉应该会比熬夜更困难。可以采取一些办法来缓解时差的影响,尽快使身体适应:

1.在旅程开始前的几天里刻意让身体适应新的作息,如果向东飞,提前上床休息,向西飞则适当熬熬夜。

2.在飞机上多喝水,少喝酒和咖啡。

3.到达目的地后,早餐多吃点蛋白质,可以帮助保持清醒。进食可尽快帮助身体适应新的生物钟。可适度运动,白天最好出去散散步。

4.在目的地多晒太阳。有研究表明,光照可帮助人们更好地调整生物钟。

5.如果在白天确实感到很困,可以睡一小会儿,但别超过一个小时。

6.也可适当服用安眠药帮助睡眠。但需要注意,安眠药对夜晚失眠或许很有效,对白天的困倦就无能为力了,而且还会出现头痛等副作用。如果服用安眠药,不要持续太多天。

旅途中如何防晒

防晒不只是妹纸们的专利!热带海滩或者高原的阳光含有强烈的紫外线,晒伤和患皮肤癌的风险让男生们也必须注意。对于浮潜等水上运动,还需要准备特别的防水防晒霜。

关于防晒,以下有几点小建议:

1.夏季晴天上午10点到下午4点间紫外线最为强烈,应该尽量避免在这个时段外出,以减少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

2.其实在旅途中很难做到白天不外出,所以当紫外线最强时,要尽量在遮阳处行走,穿长袖衣裤,戴宽檐帽和太阳镜,宽檐帽能给眼睛、耳朵、脸、背部和脖子提供一定的遮阳作用,可过滤几乎100%的紫外线,但雪纺、薄纱帽的遮阳效果会大打折扣。

3.使用防晒指数(SPF)为15+以上的防晒霜,在出门前15~20分钟涂抹。如果防晒霜不防水而你容易出汗,最好能每隔2~3小时补涂一次。在户外徒步、游泳或运动之后也要补涂。不过防晒霜的量一定要用足,比如涂抹脸部最好挤出一元硬币大小的量。

4.儿童的皮肤特别脆弱,经不起紫外线辐射。如果带着宝宝外出游玩,家长应采取更严密的防晒措施。而且12个月以下的婴儿应一直待在阴凉处,最好不要带婴儿去阳光炽烈的地方。

小贴士

晒伤之后如何修复?

1.如果真的晒伤了,要赶紧冷敷,把局部温度降下来。用冰可以,但要小心不要冻伤。

2.温度降下来之后再使用晒后修复产品。推荐有抗炎功效的,这样可以降低皮肤变红的程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后续黑色素的生成。

3.接下来的几天以基础护理为主。不要用有刺激性的功效性化妆品,比如含水杨酸、果酸等的化妆品。4.不要急于恢复肤色,等过几天皮肤状态稳定了,再用美白面膜之类的产品。

如何防止晕车

闭上眼睛可以稍微减轻一点晕车感,如果能睡着就更好了。另外,如果大脑处于忙碌状态,也有助于防止晕车,聊天、听歌都能缓解晕车的不适感就是这个道理。晕车药苯海拉明主要有镇静、止吐功能。如果晕车症状很严重,可以服用一些。

如何避免高原反应

轻度的高原反应会导致头痛、失眠,一般过几天症状就会消失,但是急性的脑水肿和肺水肿会有致命的危险。目前没有绝对有效的办法预防高原反应,但是要记住,向高海拔上升的速度越快,就越可能出现高原反应。

避免高原反应的方法:

1.上升时速度别那么快,所以建议选择陆路交通而非飞机进入高海拔地带。2400米以上的高度,每升高600米,停下来休息1~2天。

2.住宿时,尽量选择地势低的地带。

3.了解高原反应的初期症状,便于早期治疗。

4.上升过程中,补充足够的水分,远离酒精,规律进食,多吃碳水化合物。

5.如果目标是挑战高海拔的高山,应该先请医生确认自己身体条件是否允许。有些药物(如乙酰唑胺,一种利尿剂)对适应高海拔地区有帮助,可以缓解轻微的高原反应(中、重度高原反应请及时就医),但使用药物也要咨询医生。

旅途中需要带哪些常用药

在旅途中找医院或者药店可能不是很方便,所以可以随身携带一些常用药品。以下是一些建议携带的药物,除慢性病患者需持续服用的药物外,可以按旅行时间推算可能的使用量,适量就好。

1.如果有慢性病需要服药的,旅行前先咨询医生。

2.不论是否有过晕车晕船晕机史,带一点止晕药以防万一。

3.抗过敏药物,因为到陌生的地方,饮食、环境等有可能引发过敏。

4.解热镇痛药,如乙酰氨基酚,对于发热、头痛、肌肉酸痛都有效。容易因旅途劳累、休息不好等导致头痛、发热症状者,特别是有偏头痛史的人及旅行期间可能遇上痛经的女性,要准备该药。

5.增加胃肠动力、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旅行期间,因饮食环境改变、旅途劳累,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出现消化不良、便秘、腹泻、腹胀等症状。特别要注意,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有些是活菌制剂,请不要与抗生素同服。

6.抗生素。旅行期间,因饮食不洁净导致比较严重的腹泻,在当地就医困难的话,可能就需要抗生素来帮忙。注意不要滥用抗生素。

7.外伤需要的药物。现在药店有卖旅行外伤小包裹,里面会有护理外伤时需要用的药品。也可以自己准备创可贴(大、小不同的类型),以及装在便于携带的可密封容器里的酒精棉球/碘酒棉球。

8.维生素泡腾片。在旅途中如果喝不惯当地的水,可以加一片泡腾片调节味道,在饮食不规律的时候还可以顺便补充维生素。不过用泡腾片要适量,超量服用对身体不利。

9.眼药水。游泳后以及在比较干燥或风沙大的地方可能会需要使用。另外,如果戴隐形眼镜,药水请注意规格,容量过大时乘飞机可能不允许随身携带。

10.驱蚊水。夏天出行或者前往热带地区,驱蚊水通常是必不可少的。选择自己常用的驱蚊水或者花露水都行,也可以带上风油精、清凉油等。或者到达之后再买当地的驱蚊产品,因为据说当地的产品对付当地蚊虫会更有效。

小贴士

携带药品需注意各国规定

很多国家对携带药品的规定很严格,海关有可能对药品进行检查,所以出国前一定要事先了解所前往的国家对于入境药品的相关规定,避免麻烦。有些国家不允许游客携带中药材入境,西药的数量也需符合逗留时间所需的剂量。

携带的药品最好附有原始标签和使用说明,甚至医生的处方,尤其是安眠药、镇静剂、止痛药等。如果不确定某种药物是否可以携带,可以尝试咨询相关国家使领馆。另外,出国旅行不要轻易帮别人带药,尤其在不了解药品是否符合入境国规定的情况下,以免给自己造成麻烦。

狗咬伤后的处理

在旅途中,不论被什么动物咬伤了,最紧急的处理方法都是用干净的水冲洗伤口。如擦用一些肥皂水则效果更好,这样可以尽可能减少进入你体内的病毒。

清洗之后,请尽快就医接种疫苗。目前狂犬病作为死亡率第一的传染病,在旅途中极有可能遇到,一定要引起重视。

接种狂犬疫苗越早效果越好。但即使超过24小时注射疫苗,只要在疫苗生效前人还没有发病,疫苗就可以发挥效用,对被咬已数日、数月而因种种原因一直未接种狂犬疫苗的人,只要能得到疫苗,也应与刚遭咬的人一样尽快给予补注射,争取抢在发病之前让疫苗起作用。

轻度烫伤后的救治

烫伤后,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先用冷水冲洗降温,再评估烫伤的深度,根据伤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烫伤之后应当争分夺秒地降低烫伤部位的温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就近寻找冷水、冰块。冷水持续冲淋数分钟是比较推荐的方法。注意,不要使用大力的水冲,以免造成皮肤的破溃,增大恢复的难度。只要冷水流过烫伤的表面,能起到降温作用就可以了。面积较小的创面可以浸泡在冷水或冰水中以降温。

如果烫伤部位有衣物覆盖,要先尽快除去湿热的衣物,如果衣物不好揭下,可以剪开它们再移除,以保护创面的皮肤,减轻伤口的痛苦。这些处理的要诀都在于快,而非把烫伤部位的温度降得有多低。

在完成上述急救措施之后,就应评估烫伤的深度,根据伤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但是请将伤情的判定交由医生来完成,不要自行决定后续的处理方式。

处理脚上的水泡

在旅行中,脚上往往会由于各种原因磨出水泡,有时水泡里还会掺杂有血液,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刺破水泡,把其中的水液挤出来。如果条件允许,先用热水泡脚5~10分钟再擦干,然后用碘伏或酒精给水泡进行局部消毒,拿消过毒的针刺破水泡,挤出里面的液体,再贴上创可贴以保护伤口。针可以是缝衣针或别针,消毒通常使用沸水或酒精,或者在火焰上烧一下。但是处理水泡时千万不要剪去泡皮,否则不但更痛,影响走路,还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处理之后要注意保持清洁和消毒,过段时间等伤口干了,外面一层皮会自然脱落。

潜水时被水母蜇伤怎么办

在海边进行游泳或浮潜等活动时,如果感到某部位突然一阵烧灼样疼痛、刺痛、麻木、搏动样疼痛甚至放射至整条手臂或腿,皮肤上出现红色或棕紫色的斑块以及皮肤瘙痒症状,一般就是被水母蜇了。在海里活动时一方面要尽量防止被水母蜇,另一方面被蜇到之后要尽快处理。有些水母的毒素有神经毒性,比如,有一种僧帽水母(一种管水母)的毒性很强,被刺伤的话可能导致神志不清,或是肌肉麻痹,严重的时候可能致命。如果被僧帽水母刺伤,必须尽早接受救治。同时,因为被僧帽水母蜇伤后的症状让人可能无法自救,所以,潜水时一定要结伴同行,不要独自一人。

处理伤口

被水母蜇伤后应立即上岸,用海水冲洗伤处,并用安全剃刀、信用卡等除去残留在皮肤上的刺丝囊。如果残留有大的触手可以用镊子等工具取走,在没有镊子或夹子的情况下可以借用毛巾、衣物、海藻等工具,处理伤口时一定要避免手部接触到存留的触手。

对箱形水母蜇伤来说,用醋冲洗伤口30秒是比较常见的急救措施,有可能让残留在皮肤内的刺丝囊不释放毒素。对僧帽水母来说,要使用小苏打和海水的混合物。避免使用新接的自来水,因为自来水可能会激活残存在皮肤中的刺丝囊释放毒素。

对于皮肤的一些过敏症状,可以使用一些抗组胺类软膏缓解症状。如果皮肤损伤面积较大以及全身反应严重,要及时去医院治疗。如果发生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并迅速就医,以免发生意外。

如何预防

潜水时,尽量穿防护潜水服,浮潜也最好穿覆盖面积比较大的泳衣,这样既防晒又能防水母。去潜水前了解该水域的基本状况,是否有水母,以及该时节是否会有大量水母出现。如果是的话,应避免这个时间到该水域潜水。去之前,也要先查好该地的医疗急救情况及相关急救的信息(电话等)。

预防蚂蟥叮咬

旅途中不要随意到野外的水域去洗澡、游泳等,因为在有些地区,水里可能有蚂蟥。经过河流、溪水、丛林时,要穿着长裤及比较厚的长袜,把裤脚塞进袜筒里,并把袜口和裤腿扎紧,防止蚂蟥钻入。行走中要经常查看有没有蚂蟥爬到脚上、身上,停下休息时也要注意检查,发现有蚂蟥的话及时除去。

行进途中,把灭害灵、驱蚊剂、风油精等药剂喷洒在裤腿和鞋面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驱赶蚂蟥,防止蚂蟥爬上来;使用浓盐水或肥皂涂抹也有驱避作用。在比较潮湿的地方要记得经常喷洒,否则药剂的浓度变弱就不起作用了。另外,有条件的话尽量喝开水或瓶装水,避免喝下蚂蟥。

发现被蚂蟥叮咬时不要使劲去拉,越拉它吸得越紧,如果拉断蚂蟥的身体,它的口器很可能断在皮肤下,会引起感染和溃烂。把蚂蟥从身体上弄下来的最好方法是拿烟烫。如果没有带烟,用手或鞋底在叮咬的地方周围拍打,蚂蟥受到震动会松开吸盘掉下来。蚂蟥怕盐,撒一些盐或者滴盐水在它身上,就会很快掉下来。也可以用风油精、酒精、肥皂水或辣椒粉等刺激性的液体和粉末撒在蚂蟥身上,它也会松脱。以上方法都缺少条件时,就只能等蚂蟥吸饱血后自行脱落了。

蚂蟥掉落后伤口通常会流血不止,用干净的手指或纱布按住伤口进行压迫止血,之后在伤处涂抹碘酒。有条件的话用纱布把伤口包起来。注意不要让伤口见水,以免感染。如果伤口再出血,可以用一些云南白药。如果蚂蟥掉下来后没有出血,就需要用力把伤口内的污血挤出来,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碘酒或酒精消毒。

境外的医疗求助

出行前最好把目的地的医疗信息查好记录下来,例如当地的急救电话、医院的地址和电话等,万一在旅行中突发伤病时好用来应急。在每份按地区分的“穷游锦囊”最后都附有当地的急救电话及医疗信息,可以参考。另外,因为国外的医疗费用一般都很高,所以建议在出行前为自己购买合适的保险。如果打算进行徒步、潜水、攀岩等户外活动,保险中最好包含有针对性的紧急医疗援助等条款,万一发生意外能尽快得到救援。

旅行中常见的疾病

腹泻、呕吐、发烧属于旅行中最常见的食源性疾病和水源性疾病,基本在世界各地都有可能发生,包括腹泻、呕吐(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霍乱和寄生虫)、发热(伤寒和弓形虫病)或肝损伤(肝炎)。腹泻是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导致的,并通过食物或水传播,所以在旅行期间应注意采取措施,避免摄入可能有污染的食物、饮料和饮用水。万一发生严重的腹泻,应该服用口服补液盐治疗脱水(请先咨询医生或药师),并及时到医院诊治。

疟疾

疟疾是一种可预防的严重致命性疾病,前往许多国家都要注意避免感染疟疾。旅游前应咨询医生携带一些抗疟药,同时避免蚊虫叮咬以预防疟疾的发生。

在亚洲地区,前往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不丹、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伊朗、阿曼、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土耳其等国家或地区旅游应注意避免感染疟疾。(特别提示,前往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这些国家应携带除氯喹外的抗疟药,因为氯喹在上述国家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在非洲地区,除加那利群岛、利比亚、突尼斯、马德拉群岛感染疟疾的可能性较小外,前往非洲的其他国家旅行,应注意避免疟疾。

在加勒比海地区,前往多米尼加和海地等国家旅行,应警惕感染疟疾。

在南美洲地区,前往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圭亚那、巴拉圭、秘鲁、苏里南、委内瑞拉旅行,应警惕感染疟疾。

在大洋洲地区,前往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等国家或地区旅游,应注意避免感染疟疾。

旅游前咨询医生携带一些抗疟药,同时避免蚊虫叮咬,可以预防疟疾的发生。所有前往疟疾高发国家旅游的旅行者,包括婴儿、儿童和曾在以上国家居住过的人群,都是感染疟疾的高危人群。根据情况,所有旅行者都应该至少携带阿托伐醌/白乐君、多西环素、伯氨喹中的一种药物。由于疟原虫主要由蚊虫叮咬而传播,所以到达疟疾疫区后应该有意识地驱除蚊虫,避免被叮咬。万一发病,可以服用青蒿素类药物,如双氢青蒿素(科泰新),有条件的要及时就医。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由一些国家淡水中寄生虫导致的传染病。所以最好不要随便在一些国家的淡水水域中游泳,例如亚洲的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泰国,以及非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些国家。

前往非洲、南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些国家,需提供具备黄热病疫苗接种资质的机构出示的接种证明。蜱传播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感染。在夏季到欧洲森林地区旅行或食用未经高温处理的奶制品时,将有感染蜱传播脑炎的危险。为防止蜱传播脑炎和莱姆病,旅行者还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蜱叮蛟。

登革热、丝虫病、利什曼病、盘尾丝虫病、锥虫病、罗斯河病毒、澳大利亚墨累溪谷脑炎、日本脑炎和鼠疫等都是由动物携带的疾病,在非洲、亚洲、南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大洋洲的不同国家和地区时有发生。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这些疾病的关键。

出国前要打哪些疫苗

出国预防接种分为两种,即规定的预防接种和推荐性的预防接种。

规定的预防接种,即依据国际卫生条例或者一些国家的规定,对于前往某些烈性传染病的疫区或流行区的旅行者要求进行预防接种,并应持有有效的国际预防接种证书。这类预防接种有黄热病和霍乱。黄热病预防接种证书是世界卫生组织唯一要求的国际旅行预防接种证书,而霍乱预防接种证书仅是个别国家的要求。

推荐性的预防接种,即某些国家和地区有某种或某几种传染病流行,为了防止感染这些传染病,卫生部门提出推荐性的预防接种。这些传染病有: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乙型脑炎、白喉、破伤风、狂犬病、脊髓灰质炎等。鉴于上述疫苗接种要求不同,因此旅行者应在旅行前一个月到卫生检疫机构咨询,以便出行前做好接种。具体疫苗接种情况可以参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https://www.chinacdc.cn/lxjk/gwlxjk.

旅行者应结合自身需求和健康状况咨询医生。

yefan1912(网友)

第一次去泰国时,在清迈被毒蚊子咬了。到了曼谷起先是觉得有点累,以为是飞行折腾的也没有在意。第二天逛街的时候就觉得体力不足,总是发冷,回到酒店洗了个热水澡稍微好点。但晚上盖着被子开始发烧,大汗淋漓。当时也不敢在国外买药吃,就忍着到了第三天,醒来时全身都痛,下午赶飞机到了普吉,直接到酒店倒头便睡。在朋友的劝说下去了当地医院,一查,登革热!医生开了些药,吃完效果很明显,各种症状都立马减轻了。现在想想还是觉得后怕,也想告诫去那边的童鞋们,一定要注意防蚊。一旦遇到发热情况,及时去当地公立医院就诊。价格不贵,也不耽误治疗时间。行前买好保险,回来也可以报销。

兔子(互联网公司用户界面设计师)

2013年4月,我们去印度旅行。刚到乌代布尔,就因为吃坏了东西开始上吐下泻。家里带来的各种止泻药都不管用,高烧,腹泻,躺在青旅中汗如雨下。同行的旅伴认识一个当地的印度商人,她叫来当地的突突车,晚上9点多开到当地一家看上去很高档的医院。医生听闻我的病情之后果断给我进行输液治疗。我对红霉素过敏,当时不知道红霉素的英语怎么说,就用印度商人的手机上网,又因为没有中文输入法只能使用拼音碰运气。但好在也查了出来。三瓶盐水挂完,已经是凌晨1点多。整个治疗费用合人民币1000多元。好在我们买了旅行保险,回来后全部给报掉了。这之后,每次出门旅行,我都把“红霉素”这个词的英语写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里,以防万一。

金大发发发(网友)

2013年4月份我去泰国,有天中午因为找不到订的旅店,在当地最热的时间段里暴走了近3小时,也没有充分补水,到后面就觉得头痛,很明显的中暑感觉,于是立刻找街边的7-11店休息。在清迈,从国内带过去的日常用30倍防晒霜几乎没有什么用。我通常不会记得过2个小时补涂,有时候阴天就直接懒得涂了(其实阴天紫外线也是很厉害的),导致脸上过敏、晒伤,身上蜕皮。所以建议去热带可直接买当地的防晒霜,效果更好。另外避免在最热的时候(10点到16点)出门,或者穿轻薄长袖,擦多少倍防晒有时候也没有一件衣服顶用。另外有个小建议,晒伤后用冰酸奶和黄瓜切片敷脸特别舒服补水,我的脸基本就是黄瓜拯救的。芦荟胶对我基本没用,也可能是肤质问题。

小屁孩(网友)

去年10月,我从樟木口岸陆路入境尼泊尔。一路上有位胖哥特别引人注目。他通宵不睡玩iPad,在海拔5248米的山口,还穿着短裤背心出去跑步和拍照。海拔2300米的最后一个边防站,我们一起去海关,胖哥突然倒地抽搐,口吐白沫。当时同车的一位医生大哥压住他的人中,让我们压住他的四肢,对他进行急救。之后我背着胖哥,把他安排在口岸附近的一家宾馆里,医生照顾他,我去车上替他取行李。回来的路上,看到宾馆老板满身是血地奔向我,说胖哥吐血了,已经送往诊所,医生诊断是肺水肿。我当时脑袋“嗡”的一声,因为在高原得肺水肿就等于死神来了。这时警察也出动了警车过来,我拿着胖哥的证件交给警察。他们得知我与他也就是萍水相逢,说了些宽慰的话,就让我先走了。我一身是血地走向海关,心里很难受。一个月后,我在穷游上看到有人寻找一个月前樟木口岸救命的人,才知道胖哥已经无恙,心里踏实了,但当时的惊心动魄还是留在我的记忆中。希望大家去高原地区旅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休息。身体抱恙就不要继续前行,毕竟生命最重要。